English

发展都市农业从何入手

2000-11-14 来源:光明日报 崔颖 我有话说

都市农业是城郊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内容主要表现为: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花卉农业、工厂化农业、庄园农业、农业高新科技园等。都市农业与一般城郊农业的区别,在于其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环境优质化的程度和层次更高。其功能:一是经济功能,提供优质的鲜活农产品,满足城市消费需求和国际市场需求;二是社会功能,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与休憩的场所与机会,并有利于增强现代化农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三是生态功能,主要是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充当城市的绿化带,防止城市污染;四是示范功能,成为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基础和展示窗口,为持续高效农业乃至农业现代化探索有效途径。

纵观国外都市农业的发展,其趋势主要表现为:1、农业生产日益科技化,高新技术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2、农业日益走向商品化、国际化;3、农产品朝多品种、高品质、无公害的方向发展;4、农业从专业化生产向农工商一体化发展;5、“高效、低耗、持续”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模式,“持续农业”风靡全球,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起源于城郊农业,是城郊农业的高级阶段,其实践与探索始于90年代初,其中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的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开展较早,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就总体而言,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还只是刚刚起步,与世界水平相比,还很不成熟。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人力资本的整体水平比较落后,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机构发育不成熟,特别是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的落后,没有形成土地或土地使用权市场。现行信贷制度垄断性、僵化性和歧视性,限制着对都市农业发展的资本供应,使都市农业发展起步困难。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业科技水平的落后。

为加快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步伐,“十五”及到2010年期间,农业科技发展应紧紧围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现传统城郊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变。尤其应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先行。即科技创新要以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以技术集约的内涵式增长方式为主,技术进步的重点以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制创新以改革科研管理体制为重点,建立机构布局科学、学科结构合理、学术骨干带头的农业科学研究开发体系,重组农业科技机构;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技术服务体系。

———抓好种养品种布局和农产品加工布局。种养品种是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根据当地的条件来确定种养品种,选准支柱产业,找准拳头产品。农产品加工布局要根据农业资源区划,根据不同类型的区域,加工不同的品种,连成一片,形成规模效益,使加工与基地和市场连成一体。

———拓展我国农业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要突破“耕地农业”的限制,树立“国土农业”的新概念;突破“城郊农业”的限制,树立“现代化都市农业”的观念;突破“粮食农业”的限制,树立“大食品农业”的新观念;高度重视开发“露地农业”以外的农业———工厂化农业、水域农业等,运用食物网络传递系统,从陆地到水域、从农作物到农业生物,全面发展农林牧渔等,运用高新技术来挖掘农业资源开发的功能深度。

———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四大载体”。具体包括:以适度规模经营作为载体,在不同类型的生态类型区域建立农业科技园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以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作为载体,提高农业服务的科技水平;以特色农业和“三高”农业作为载体,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水平。

———发展五大农业技术体系。1、生物农业技术。加速转基因植物、生物肥料、动植物高效疫苗、生物农药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稳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抗逆性,减少环境污染。2、设施农业技术。该项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抵御或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并大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3、农作物化学控制栽培技术。即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控释肥来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促进农业增产增收。4、农产品深加工工艺与技术。5、农产品安全性综合技术。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快发展健康养殖、无公害种植、药物残留防治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